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身边的事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【本土】崇仁村·崇仁铺·崇仁坡

    2018-12-28 21:02:28    来源:今日长子   转载

    【本土】崇仁村·崇仁铺·崇仁坡


    12月19日 

    大堡头镇辖下有个崇仁村,村西一华里处有个小村过去叫崇仁铺,村北一河之隔有个中等村过去叫崇仁坡。上述的村、铺、坡三者都冠以“崇仁”二字,其中有什么样的联系呢?从字面看,村是人口聚居的地方,铺是-种简单的原始商业服务设施,坡是一种地形特征,具有被人类活动利用的价值,也可以认为是一种服务设施。从属地文化的角度看,这里的铺和坡很显然是属于崇仁村和崇仁人的,即铺是崇仁的铺、坡是崇仁的坡。

    先从崇仁村说起。崇仁村的前身叫“冲仁”村,800年前的金代承安三年(1198年)重修文宣王庙碑,为修文宣王庙捐资舍财的100余个村有如下记载“…… 故亦(固益)、青仁、冲仁(崇仁)、东范……”等。上世纪五十年代初,崇仁完小就设在村北的三嵕神大庙里,当年在庙里读书的学生们如今证实,在西厢房的两门扇上分别雕刻着“冲” 或“仁” 两个大字。这样看来,金代的“ 冲仁” 村就是现在的“崇仁” 村无疑了。那么冲仁村为什么要改成崇仁村呢?这里边还有个奇形怪状的传说呢。

    传说,很早以前,冲仁村中的妇女生下的小孩子很不好养活,往往出不了月子孩子就夭折了。这是一个关系到全村千家万户薪火传承的大事,家家纠结,人人关注,有的人求神拜佛祈求平安,有的人请阴阳勘风水指点迷津,有的人寻问学识高深的智者解愚破疑。黑白两道给出很多答案,归纳起来有三种,一是冲人说,二是石狮说,三是冲仁说。

    冲人说是:风水先生说,村南的天神岭上有一股阴水在村下向北激流,在村北的地皮下形成了碧波万顷一片沼泽地,表面水草茂盛,实则波涛汹涌,阴水把小孩子冲跑了。

    石狮说是:过去大村欺负小村的现象时有发生。村西北的肖家庄村小人少,常受冲仁村人的欺负。肖家庄人就在村东头的奶奶庙前按放了一个大石狮子镇村,座北朝南。巫婆说,石狮子把冲仁村的小孩咬死了。愤怒的冲仁村的人们半夜里把石狮子抬着扔进了村北的麻池里。

    冲仁说是:智者说,仁义礼智信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核心内容,仁义道德是做人的规范行为。仁是万善本,贪是诸恶源。仁者爱人,天下无所据,仁者见仁,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。一个人,一个地方,不能失去仁,失去仁就失去了爱、失去了礼让、失去了团结和相互帮助,那将是一个野蛮的地方。

    冲仁就恰恰是失去了一个仁字,那将是一种非常可怕的景地,必须立即扭转。从此,冲仁村改叫崇仁村,崇尚仁义道德,崇尚仁义礼智信。薪火传承有序,经济繁荣发达,和谐平安,丁财两旺,村中的赵氏家族更胜人一筹。到清朝晚期崇仁村以饧房坡为中心,以丁字街为框架,以西乡到庄头色头的拉煤车队为客源,形成了街南的骡马大店和醋酒酿造,街北的饧房麻糖制做和货栈,街东的各种小店铺数不胜数,成为方圆十里地以内的一个政治、经济、文化中心。建国后崇仁乡政府、崇仁完校、崇仁供销社、崇仁信用社、崇仁卫生院和兽医站都集中在这里。


    再说崇仁铺。崇仁铺的出现,是崇仁人崇尚仁义礼智信的亲身实践。

    500年前,晋豫商路开通后,崇仁村赵氏家族为践行仁义礼智信的传统中国文化,在崇仁村西晋豫商路东侧开设了一家“ 留人起火车马大店” ,方便路人休息饮水充饥住宿。随着商路的繁荣,客商来往频繁,在车马大店周围又陆陆续续出现了剃头铺、掌鞋铺、小药铺和烟酒铺。本地人和客商称这里为崇仁铺,这里绝大部分是赵姓人。明朝建立后,为强化朝野联系,政令通达,信息传递快速,原来的商路稍加改造建为官道,在官道上设置急递铺。长子县出南关到高平,沿途置有大堡头铺、崇仁铺,张店铺。这样-来,一个小小的崇仁铺从简单的小本经营活动的商业服务铺-下子提升为以政务活动为中心的专务铺。从此,官道上文书传递频繁,官员往来不断,商务活动繁荣。崇仁铺在明清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页。民国时期,本县南郜村郜姓东家在崇仁铺北边置地盖房,也开设了一家骡马大店,并建成一座“中原泰”号酿酒厂,招来一批河南省林县人和本省平顺县人安家落户,当地人称这里为“北店” ,上世纪五十年代合作化时,北店和崇仁铺合并为现在的“铺上” 村。如今,中南铁路又从村北通过,为铺上村架起了腾飞的桥梁。2018年秋,随着近年来全县文化旅游业的全面开发,铺上村建成了邮驿文化园,再现了四五百年前的崇仁急递铺和驿站的面貌,扩大了人们的想象空间。

    最后说崇仁坡。传说,崇仁坡原是一坡好地,指的是北至沙河村,东至宋家庄和范家庄之间的一片耕地,方圆近千亩,为崇仁村地界。这片地与崇仁村一河之隔,特别是夏秋季,往往因为大雨连绵河水暴涨,在地里劳做的村民们几天回不了家,造成了诸多困难。因此,有的村民就在河北边的东岸根挖掘了小窑洞蔽雨、休歇、做饭或临时暂住,也有人搭了小草房或小敞棚。这种情形一年比一年人多,时间长了,这里就发了一大片。后来草房塌了,大家就盖起了土坯房,常年住在这里。后来的后来,就有近百个家庭常年住在这里,人们称这一块儿聚居区为“ 崇仁坡” 。崇仁坡人的先人们,吃过野蛮社会的苦头,也尝到过社会文明的甜味,在骨髓里形成了仁义的基因原素,他们不忘崇仁村和崇仁人的文明与自信,嫌崇仁坡的“崇仁味” 不够浓,自称崇仁坡为“东崇仁” ,表现出知恩恋祖情怀 。据大宋政和元年(1111年)和政和二年(1112年)《法兴寺新修佛殿记》和《慈林山法兴寺新修圣像记》两块碑的碑阴所刻《造像功德施工名号碑》,有“…… 东常、西崇仁、东崇仁……” 等的记载。崇仁坡改称东崇仁村后,把东崇仁村和西崇仁村并列起来,即崇仁坡和崇仁村并列起来,使崇仁坡在长子县成为一个有头有脸的建制村。崇仁河自南向北流,村北的耕地比村南的耕地土更厚地更肥水更清,更适宜发展农业生产,二三百年后,住户发展为一大片,不知什么时候什么原因,又分为东西两大块,分别叫做东坡村和西坡村。

    编辑:王娟  刘欢  刘峰

    责编:赵晓优


    打赏捐赠
    5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